人体血管收缩、痉挛,血粘度增高,容易发生血栓,促发血压增高、心律失常、心绞痛、急性心梗、脑出血、脑梗塞的发生。科学研究表明,入秋以后,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比夏季增高约20mmHg,且波动明显,极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,加之秋冬人体抵抗力较差,易患感冒、支气管炎、肺炎,成为心脑血管病促发和加重因素。
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、胸闷、心慌等。除此之外,心血管疾病还有很多不明显的症状,比如走路时牙痛、肩背疼痛,极少数出现腰背部疼痛,更罕见的还有背起黄疱、流感好得慢、头晕、脱发、指甲发青、异常出汗等。生活中如出现这些症状,应引起警惕,尽早就医。
秋冬季节应进行适应性锻炼,即由小运动量增至适合自己的最佳运动量,从开始较短时间接触寒冷空气到较长时间接触,并持之以恒。此外,还应做到:
1、注意保暖防寒避风,在气温骤变时及时增加衣服,以防冷空气侵袭;
2、居室温度应不低于15-18℃;
3、保持乐观、平和心境,以及充足睡眠,减少心理压力;
4、避免过度劳累,预防感冒;
5、饮食清淡,少盐5g/天、少油25g/天、低胆固醇300mg25g/天,起居规律,保持大小便通畅;
6、适度的体育锻炼;
7、在日常生活中适量地服用一些通脉疏络、活血化瘀、解痉止疼,增加脑与冠脉的血流量,软化血管的中成药防治。
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杀手,生活中可通过合理饮食、健康情志、药物预防等方式避免发生。按照中医学理论,冬季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,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,此时适当进补不仅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,还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。不过,与普通人“缺啥补啥”的进补方式有所区别,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进补需注意所患疾病对机体的影响,要考虑进补是否与治疗冲突、患者对进补的接受能力等因素。
食补:有畏寒怕冷、气短乏力等症状,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,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、鸡肉、兔肉、桂圆以及大豆制品;有性情急躁、手足心热、食少、便干、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,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、除热、和脏腑、利水道之功的鸭肉、鹅肉、百合、山药、糯米、绿豆制品等.
羊肉性温,可温脾暖肾,开胃健身;桂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葡萄糖,易于人体吸收利用;糯米可健脾养胃,补气养血,在寒冷时节喝一碗用桂圆与糯米熬制的桂圆粥很有益;生姜、洋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进补之品。
药补:有益气、温补、活血之功的中药,如人参、黄芪、丹参、当归等,对体虚、食欲不振、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;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,冬季可进补阿胶;有怕冷、腰酸等阳虚症候的,可配入黑芝麻、核桃仁;平时脾胃虚弱者,可加入板栗、陈皮、山药煎液。